北青数字艺术展【我AI北京】首批获奖作品在北京地铁4号线和大兴线展出

 北青传媒、乂媒体、WaytoAGI 携手策划“北青数字艺术展——我AI北京”主题展在北京地铁4号线和大兴线展出,后续会分批展出各类AI创作的优秀作品。“北青数字艺术展——我AI北京” 以AI智能为笔,以古都风华为墨,绘就一场数字与人文交织的盛景。创作者们通过AI技术重新诠释北京风貌,创造出具有北京印记、文化传承、创新立意的影像作品,如金石镌刻遇数字春雨,既存古意斑驳,又绽新蕊灼灼,展现了创作者对北京城市形象的无限遐想,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北京。

展出作品包括:

  • 曹雅文-剪影京华
  • 常超-京古辉映,京典永筑
  • 丁理-北京新地标
  • 关广鑫-经典icon贝雕蒲扇摆件
  • 薛婷玉 李梦伊-延庆长城
  • 赵旻-京门九章

由北青传媒、乂媒体与WaytoAGI携手策划的“北青数字艺术展——我AI北京”首批获奖作品,即日起在北京地铁4号线与大兴线部分站厅及列车车厢内隆重展出。此次展览以公益、AI与数字艺术融合为核心,旨在通过创新的地铁空间艺术实践,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,为千万乘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。

展览背景与组织

近年来,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,如何将前沿科技与公共空间相结合,已成为城市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。北青传媒凭借丰富的媒体资源和社会影响力,联合国内领先的乂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团队,以及国际化AI平台WaytoAGI,共同打造本次展览。三方联动,致力于探索数字艺术在公共交通空间的应用,共同推进艺术公益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。北青传媒总编辑李华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地铁这一城市动脉,将数字艺术带给更广泛的受众,让科技与艺术在日常生活中交汇。”乂媒体CTO王强则指出,AI技术不仅是工具,更是创作伙伴,将激发艺术家无穷想象力。

展览主题与理念

“我AI北京”聚焦“公益+AI+艺术”的主题,以“智能共创·城市共鸣”为理念,鼓励艺术家与AI技术共同创作,呈现城市生活的美好与希望。本次征稿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艺术家和技术团队参与,经过专家评审团层层筛选,最终确定首批20件获奖作品。评审团由中国美术馆策展人、高校专家及AI领域学者组成,确保参展作品兼具艺术性与技术前瞻性。

首批获奖作品亮点

本次展出首批获奖作品涵盖静态影像、互动装置、AI生成动画等多种形式。其中,乂媒体团队与青年艺术家合作完成的“地铁脉搏”互动装置,通过乘客刷卡与人流数据实时关联,呈现动态光影效果;WaytoAGI旗下AI模型创作的“未来北京”系列影像,则以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城市照片进行风格迁移,带来超现实的视觉冲击;艺术家张敏与AI联合创作的“共生壁画”,则利用深度学习将市民肖像融入抽象图案,展现多元社区的和谐;此外,基于VR技术的“时空漫游”项目也首次在地铁站内提供短时沉浸体验,让观众仿佛穿梭于历史与未来的北京。

地铁空间的创新探索

地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纽带,具有客流量大、覆盖面广的特点。本次展览将艺术呈现融入站厅墙面、广告位与列车车身,打造“移动艺术馆”。乘客在日常通勤中即可欣赏前沿数字艺术,实现“随看随走”。同时,展览中设置了“扫码互动”二维码,观众可通过手机阅读艺术解说,参与线上投票评价,增强沉浸感与参与度。此外,部分站点还配备了AR设备,乘客可通过手机App与虚拟艺术元素进行互动,实现真实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衔接。

公益与社会影响

作为公益艺术项目,本次展览坚持零票价原则,面向所有地铁乘客免费开放。北青传媒将联合环保组织与青少年科普机构,开展“AI艺术进校园”“地铁环保公益行”等系列活动,邀请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的魅力,激发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。展览期间,主办方还将在特定站点设置公益募捐箱,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支持偏远地区的教育和文化项目。同时,周边文创衍生品的销售收益也将捐赠给公益机构。

媒体联动与传播计划

展览期间,北青传媒将在旗下主流平台进行全方位报道,涵盖线上官网、客户端、社交媒体账号及纸媒专刊;乂媒体与WaytoAGI则通过微博、抖音及国际技术论坛开展深度解读与在线互动。主办方设立了“#我AI北京”和“#地铁艺术季”两大话题,鼓励网友分享观展体验。截至目前,线上话题阅读量已突破千万,观看短视频超百万人次,有效提升了公众参与度与传播广度。

展望未来

“北青数字艺术展——我AI北京”后续还将分批推出更多获奖作品,计划在其他线路陆续展出,并尝试更多沉浸式和跨界合作形式。未来还将与国内外艺术机构进行交流联动,谋划地铁艺术节、跨界音乐会等活动,进一步升级地铁公共艺术品牌。主办方期待与更多机构、艺术家和公众共同探索数字时代下的城市艺术新生态,将智能与美学深度融合,为城市注入持续创新的文化力量。

关注我们

最新动态